有人可能会反驳,不过是一部电视剧罢了,有必要将它的段位,拉的这样高吗
有必要!电视剧就像一面镜子,直接投射着我们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。
我们回想一下,现在电视剧中的感情线,有多少的“小三上位”“绿茶横行”以及“闺蜜夺爱”。
但凡是有关于男女之间的感情,如果不杀他个天昏地暗,似乎就不能显示爱情有多么的浓烈。
将原本最纯粹、最自然的爱情,变成了人性谋略的战场,这难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爱情模样吗?
魏叔玉:你若无心我便休
《长歌行》中也有“她爱着他”,“他却爱着她”的三角关系。
魏叔玉,一个陪伴李长歌和乐嫣一起长大的邻家男孩。
乐嫣小的时候,因为意外落水,被救起来后,守在她身边的是魏叔玉。从此之后缺乏安全感的乐嫣,就将“叔玉哥哥”当成了自己的保护伞,对他生出了爱慕之情。
而性格内敛的魏叔玉,却喜欢上少年时期就光彩熠熠的李长歌。
但是这份爱不够坚定,所以当李长歌全家被二叔灭门后,为了保全自己父亲魏征和家族,他投靠了新主李世民。
后来还因为自己和李长歌青梅竹马的关系,被皓都一路挟持,共同追杀李长歌。
虽然在整个追杀过程中,魏叔玉不断的用小动作保护李长歌,但是,他还是在悬崖边,放出了射杀李长歌的那一箭。
不管这一箭是为了救李长歌,还是夹杂着自己的某种私心,对李长歌来说,却是不容置疑的背叛。
那一箭是他对新朝廷的投名状,也是他对李长歌感情的休止符。纵然他后来幡然悔悟,处处维护李长歌,但是已经远逝的爱情,再也不会回到他身边了。
《长歌行》中并没有强调李长歌对魏叔玉的感情,但是从最初李长歌家族被灭,她第一个就想跑到魏府去求助,可以看出,她对魏书玉这个青梅竹马,有着无比的依赖。
可是李长歌就是这样清醒,当她看到魏书玉没有回绝李世民的招揽,就知道这个少年,已经不是她年少时的玩伴了。
尤其是在她受了魏叔玉一箭后,她心中明白,自己和魏叔玉还没有成长起来的爱情,完蛋了。你不爱了我便休,这就是李长歌的爱情,干干脆脆,不会拖泥带水。
在这一段三人感情中,李长歌放弃了,魏叔玉就不再纠缠。
他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原因,失掉了爱情。纵然不看好李长歌和阿史那隼走在一起,也没有去打扰。
关于乐嫣对自己的爱意,他也有理智的处理,他明确的告诉乐嫣,“当你是我的亲妹妹”,最后虽然各有各的人生路,却依然维持了年少时的友情,这比那些狗血的三角关系,看起来畅快多了。
隼特勤:爱是你我一起的成长
阿史那隼对于李长歌的爱情,则是一场持之以恒的追逐。
其实可以想象,他那样的草原英雄,有谋略,有手段,爱慕他的姑娘应该数不胜数,但他从来不动心。
他初入长安时,就碰到了男装的李长歌,知道这个少年身份不简单,一开始关注,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。
然而李长歌在蹴鞠时的排兵布阵,以及和他交往时,不动声色的过招,都让他意识到,这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,起了惺惺相惜之情。
后来他发现,自己认识的十四郎,是一个姑娘家以后,这种同性的欣赏,就变成了异性的爱慕。
他自己就是一个孤儿,最终成为草原上,连大可汗都忌惮的人物,眼光远胜于同龄人。
他眼中看到的李长歌,虽然一开始眼含戾气,但懂兵法,不惧死,为了全城百姓的性命,甘愿为奴。
这一切都是普通女子身上所没有的,他知道自己发现了一个“宝藏”,而他的爱,也和草原猎手一般,一旦开启就不会放弃。
同时他对于李长歌的爱,不是一味的供养。
比如说当李长歌在中原再无藏身之地,选择投诚后,阿史那隼虽然口中狠毒,让李长歌作为奴隶随自己去草原。
其实,那是他知道,在这个地方李长歌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,而带她去草原,才是让她摆脱杀局的两全办法。
为了让她尽快适应草原,他让长歌自己在军队中打磨关系,因为他知道,自己的保护终有疏漏,而李长歌最终想在草原上活下来,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站起来。
李长歌最后成为他鹰师的军师,为他排忧解难,共赴战场,完成了一个大女主的自我修行。
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之所以受欢迎,是因为这样的感情是互相提升,双向奔赴的,超越了男强女弱的依附关系,更接近爱情的本质。
而《长歌行》将这样的爱情,以模板的形式推到大众面前,强调了这种干净积极的爱情观,难道不比那些大讲狗血关系的偶像剧,更香吗?